关于夏季中暑及热射病的健康提示

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10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中暑和热射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学校特此发出以下健康提示。

一、认识中暑与热射病

(一)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及强热辐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体温多超过38℃。

3.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痉挛疼痛;热衰竭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等;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类型。

(二)热射病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

二、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活动: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外出,这段时间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若必须外出或参加户外活动,应合理安排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注意工作或活动间隙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2.控制室内温度:室内保持通风良好,可使用空调、风扇等调节温度,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与室外温差控制在5-7℃ ,避免进出时温差过大引发不适。

3.保证充足睡眠:夏季日长夜短且气温高,人体代谢快,易睡眠不足。每天应保证7-8小时睡眠,不熬夜,睡眠时避免风扇或空调直吹。

4.做好户外防晒:出门佩戴宽边遮阳帽、太阳镜,携带遮阳伞。出门前半小时涂抹防晒霜,根据产品说明及时补涂,防止皮肤晒伤。

5.及时补充水分:养成定时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每日至少饮水2升。出汗较多时,增加饮水量,并适当补充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维持体内水盐平衡;注意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造成水中毒,运动后不宜喝冰水,防止胃部痉挛。

6.合理搭配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摄入绿豆汤、菊花茶、山楂汁等清凉饮品,帮助降温消暑;减少辛辣、油腻及高蛋白食物摄入,此类食物产热较多。

三、中暑及热射病应对

(一)中暑应对

1.及时转移:发现自己或他人有中暑症状,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如走廊、树荫下等。

2.散热降温:解开患者领口、袖口等束缚部位,松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或用风扇加速空气流动帮助散热。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意识清醒者,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或清凉含盐饮品,不可一次大量饮水。

4. 观察症状:休息一段时间后,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若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如体温持续升高、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二)热射病应对

热射病属于紧急医疗情况,现场急救同时需尽快送医:

1.快速降温: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凉水喷洒、浸泡,或用湿毛巾、冰袋冷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快速降温。

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昏迷或呕吐,使其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3.避免过度搬动:尽量减少不必要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4.及时送医:立即拨打120,在等待急救人员过程中持续降温处理。

安全无小事,希望广大师生重视夏季防暑,提高防范意识,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

 

长安大学医院

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