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合理用药 守护健康每一步!

发布时间:2025-02-28浏览次数:10

  

  在日常生活中,药物是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合理用药不仅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能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和风险。因此,掌握安全合理用药的知识至关重要。本期聊聊安全合理用药的建议,希望我们做好健康管理。

一、抗菌药物可以开具多大的量?

“医生,给我多开点药,开上一个月的!”、 在门诊,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其实,开具药品的量是有法律规定的。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二章 第六条: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第四章 第十九条: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根据《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第十一条:根据患者诊疗需要,长期处方的处方量一般在4周内;根据慢性病特点,病情稳定的患者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2周。超过4周的长期处方,医师应当严格评估,强化患者教育,并在病历中记录,患者通过签字等方式确认。

二、什么情况下服用抗菌药物?

“我感觉好多了,药就不用吃了吧?”这是很多患者的“通病”。然而,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抗菌药物的口服制剂一般以空腹(饭前l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为宜,可以较快达到血药峰浓度并且获得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进食后服用脂化物可增加某些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应用某些抗菌药物口服制剂时应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菌群交替性腹泻等现象。

三、哪些抗菌药物宜空腹服用?

       有的抗菌药物宜空腹服用,因为饭后服用,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或者使药物利用率降低。宜空腹用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

四、在选择外用抗菌药物时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等。其次,要对症下药: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第三,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

五、药越贵越好吗?

       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一定要对症用药,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药品滥用典型情况是: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有些患者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

六、安全用药,牢记这几点

       1.了解药物信息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同时,关注药物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2.遵医嘱用药   对于处方药,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频率,以免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如有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3.避免药物滥用  非处方药虽然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但同样应遵循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或滥用。特别是对于抗生素类药物,更应谨慎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4.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5.观察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定期向医生反馈用药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用药时需特别小心。这些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普通人不同,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安全用药关乎每个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守护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