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疼痛——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

发布时间:2023-02-17浏览次数:10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的患病人群也在不断扩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希望对广大病友有所启发!

1、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才生的疾病?

骨质疏松并非只是老年人才发生。通常骨质疏松分为以下几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等。

        (2)继发性骨质疏松:常继发于许多其他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

        (3)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因不明的青壮年骨质及妇女妊娠所致骨质疏松等。

除了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会发生于老年人外,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可发生在各年龄层的人群中。

2、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

许多人以为感觉良好,骨头不痛不痒的,就不会患骨质疏松,其实不然,大部分骨质疏松病友在疾病初期至中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待到出现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所以建议老年人或有其他骨质疏松易患因素的人都应该进行一次骨密度的检查。

3、补钙就可以防治骨质疏松?

许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而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钙制剂就能补钙。其实钙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还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它可以促进钙被吸收进血液中,没有它,人体对膳食中钙的吸收还达不到10%。另外长期吸烟、长期饮用咖啡或茶或过量饮酒者、长期服用激素等,都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有慢性胃肠道疾病者,钙的吸收也会减少。所以说有砖瓦不等于有房子,补充的钙不能有效沉着于骨组织,也不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对骨质疏松必须采取综合疗法,在补钙的基础上,应用维生素D制剂,骨吸收抑制剂等,适当锻炼,切不可麻痹大意。

4、多吃钙剂会引起胆结石?

胆结石有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其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胆盐化合物,并非是钙。日本学者提出“酸碱平衡”学说,即血液和组织中呈酸性时,胆结石容易形成,呈碱性时,结石容易被溶解。钙可以影响血液的酸碱性,缺钙时血液偏酸性,易形成结石,补钙可使血液偏碱性,有利于抑制胆结石形成。

5、多吃钙剂会引起肾结石?

目前没有证据说,减少食物中的钙摄入可预防肾结石的复发。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钙在肠道中与食物中的草酸盐结合减少后者的吸收,从而降低尿中草酸盐的浓度,减少肾结石的风险。

6、喝骨头汤、吃菠菜和烧豆腐能补钙?

一些人认为骨头里含钙量最高,因此,常用慢火炖骨头汤喝以补钙。还有人认为豆腐含钙多,吃豆腐烧菠菜补钙。这两种传统的补钙法都欠科学。原因有二:①骨头汤里含钙量并不高,特别是汤里脂肪含量高,而脂肪与钙结合成皂化物,又会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②由于菠菜含较多的草酸,而草酸非常容易与钙结合成为不溶性的钙盐,很难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含钙高的食物不宜与菠菜一起烧。

7、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密度?

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骨折,骨密度降低是反映骨折的风险的因素之一。一个人是否容易发生骨折,应综合考虑骨质量。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骨折风险,改善或消除乏力易倦、疼痛、肌肉抽搐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8、骨质疏松患者只需要做骨密度监测就可以了?

骨质疏松患者不能只做骨密度检测,还需要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多次检测骨代谢指标,根据骨代谢状态来选择和调整治疗方案。

9、骨质疏松患者静养能防骨折?

一些已确诊骨质疏松的病友听说,骨质疏松容易造成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动,更不敢进行体育锻炼,成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做法也欠妥。因为长时间卧床和静坐会加速骨质疏松,而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特别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而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预防骨折的关键在于注意防护,预防意外跌倒。所以即使卧床不起的病友,也应该让家人把自己推出去晒晒阳光,加强肢体被动锻炼,避免“废用性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