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养生之道-----冬藏

发布时间:2023-01-05浏览次数:10

《黄帝内经》中讲到:因天之序,顺其自然。就是说,我们跟天走,顺应自然。怎样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一年四季养脾土。”那么冬天该如何养生,一起来学习吧!

一、冬意渐浓,保暖宜“从头到脚”

立冬后,气温下降趋势加快,宜及时添衣保暖,顾护人体阳气。中医称头部为“诸阳之会”,认为头部是一身阳气汇聚的地方,因此头部的阳气最需保护。寒气直入口鼻会引发鼻塞喷嚏,寒邪伤阳可导致头紧头痛;外出需注意佩戴口罩、帽子、围巾,保护头面、后颈等重点部位,尤其是“血管硬脆”的高血压和脑血管病患者。

风驰电掣的北方“电动车一族”,立冬后需配置棉质挡风罩,防止风寒直入经脉筋骨导致膝关节病变。“宫寒”女性避免裸露脚踝,预防痛经和下肢冷痛;喜爱时尚九分裤和裙装者建议穿着厚长袜和连裤毛袜。“只要风度不要温度”会导致风寒闭阻经络,关节气血“不通”则痛。

二、选对食物,暖耳美味养胃

入冬即手足冰凉加重的部分人群,如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雷诺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日常膳食还可配伍桂皮、子姜做调料;咖啡爱好者可加肉桂粉,能暖胃温阳、通利血脉,利于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百姓常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时节,一顿皮薄大馅儿的饺子自然是必不可少。传说“医圣”张仲景曾在立冬用面皮做成耳朵形状,里面包上蔬菜和驱散风寒功效的草药,煮好分发给百姓,百姓吃过后风寒驱散、耳朵的冻疮也很快痊愈,立冬吃饺子的习俗就此流传。

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倡导区分体质选择药食。搭配合适的饺子面皮和饺子馅儿,即满足口欲又养生保健。小麦面是常见的饺子面皮原料,小麦中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B族等,中医认为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肾和止汗功效。脾胃消化功能较弱、心悸失眠、皮肤营养不良者适合食用。荞麦俗称“净肠草”,能消食、理气、助消化,现代研究荞麦含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生物碱等物质,可辅助人体降低血糖、血脂,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运动,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人群推荐食用荞麦皮饺子。

立冬饺子馅儿,阳虚怕冷体质首选羊肉大葱馅,牛肉茴香、韭菜鸡蛋虾皮馅也是不错的助阳御寒选择担心上火的热性体质,可配合性味平和或偏凉的肉菜,如猪肉芹菜、猪肉扁豆、牛肉萝卜等,鲜香清爽,好吃不腻。

三、早睡晚起,“藏”正气强体魄

立冬标志着冬季来临,万物闭藏,白天逐渐缩短,夜晚逐渐延长,就像小动物们需要冬眠一样,人体也应顺应昼夜的长短变化,尽量做到早睡晚起,延长休息时间。上班族做不到晚起,至少要做到早睡,保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收敛阳气、蓄积精神。

立冬后适当外出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多与亲友交流,助力自身阳气的生发,是调养情绪、保养真气的天然疗法。温度适宜的天气,可选择在清晨太阳升起以后,充分热身后运动,程度以身体微微汗出为宜。注意避免出汗后户外脱衣,防止寒邪趁虚而入。

四、穴位按摩,疏通气血养藏精气

俗话说的好,“常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外侧,髌韧带外侧凹陷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是中医的保健要穴。冬季开始后,每日以拇指按揉或以健身锤叩击足三里穴,能够更好的增强人体抵抗力和促进气血循行。

足部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位于足底前1/3足前掌足心最凹陷处。涌泉穴顾名思义,水如泉涌,长期坚持,可起到补肾强骨、御寒通络的保健作用。睡前温热水泡脚后,可以用拇指点按对侧足心涌泉穴,或左右手交替揉搓,每次可持续5~10分钟,以足心微微有热感为佳。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生说”